最近看新聞,對教育的問題,小從幼兒美語,大到18分入大學,但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,就是現在的碩博士真的太多了,那他們的出路怎麼安排,因為這攸關職場人力資源的安排。
以下是我的個人感覺,我始終認為,學習總要懷抱著熱情,而興趣才是作學問最重要的動力。有想深入特定領域的或想當老師的,才去念研究所,只有這樣的人,其論文才會有好的品質,也才言之有物,一堆想再進修的,就授與學分即可,這樣碩博士年產量才不會如此失控,又不是做買賣,因為這樣會讓企業老闆拉高就業的門檻,因為來應徵的都是碩博士,所謂物以稀為貴,故現在高學歷薪水也不會高,甚至不鳥你。
但既然國內已經有一堆碩博士了,以後還會更多,政府是否考慮外銷,如在外交場合就去跟友邦講,我國現在不搞金援這一套了,我們改採更實質的人力支援(有碩博士的就去服義務役或替代役,服完之後應該更有國際觀),更有利於友邦的建設,不知友邦聽了會高興否。
台灣是一個小國,四面環海,危機四面八方而來,讓人能盡其才.地能盡其利.貨能暢其流,所講究的是一種品管與秩序,如此才能化危機為轉機,而這品管有失控的現象時,該如何處置,要打掉重製,這可是人呢,所以困難度很高,既然困難度那麼高,那麼檢查點就要在一開始或在製程中就要檢測,顯然把關的老師有些沒做好,就這麼的把他產出了。
再說現在大學院校這麼多,少子化帶來的衝擊,未來肯定讓有些學校關門,到那時,這些關門的學校老師和這些碩博士學生去爭個長短(只想或只能在國內爭,因為外語能力差),那就有得瞧了,如果是惡性的,那真的就是那麼多的人力浪費了,還有家長的錢白花了!眼前刻不容緩的,就是搶救技職體系啦。
所以,家長們,您們該如何選擇呢?我是這麼認為,除了正規的學校教育外,兩三個專長懷抱在身顯得更加重要,外語、電腦資訊整合能力是謀生的基礎、是吃飯的傢伙,而這些可要靠家長、小孩共同努力,因為小寶貝未來的工作機會很可能在國外,唉!
覺得實用比較重要的 郭會計師 筆
留言列表